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的书柜里藏着学校的未来 (附100本基础阅读书目)|头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教育学校管理研究所 Author 校长书目研制组

 


校长阅读书目研制的必要性


阅读,是促进个体思想发育的基本方式,也是营造校园精神氛围的基本途径。“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经常被我们所引用。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固然要指导、管理各种日常行政事务,更为重要的是,校长还应成为一位学校领导者,从思想、愿景、文化等方面来引领学校的发展。


问题是,校长如何才能胜任教育思想的领导?


人的思想不会是天生的,得靠学习得来。人们更多的还是要从书本中学,要吸收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系统性思想,没有比阅读书本更为便捷、更为经济的方式。可是,书本的世界又是一个非常广阔的世界,是一个既会令人着迷又会令人生畏的世界。


于是,就有了书目出场的必要。


对校长这个特定的人群来说,他们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理解教育,明白管理,做视野宽广的卓越教育管理者。理解教育,才能真正引领学校,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帮助下既成人,又成才;明白管理,才能真正办好学校,让学校中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的配置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


校长需要通过不断地阅读,才能练就一双能识得教育与管理真谛的慧眼。而且,要做一位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成功校长,必须坚持长期的高品质阅读,才能为自己的思想库备上充足的智慧锦囊。


一个人的阅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精神发育与思想成长,校长对阅读的热爱与引领无疑是其天赋难违的角色使命。甚至可以说,校长阅读的状况既决定其理解与诠释教育内涵的水准,也决定着其规划与管理学校发展的眼界。
不管是放眼世界,还是观察周围,凡是办学较为成功的学校,尤其是那些中外名校,他们的校长没有不是喜爱阅读,进而能够指导阅读,并大都善于著书立说的人。


因此,可以这样说,校长的书柜里有着学校的未来。



校长阅读书目的研制现状


在校长阅读研究中,集中于两大基础问题:一是“校长为何需要读书”,一是“校长需要读哪些书”。前一问题,如前所述,在成功校长那里,与问人为何要吃饭一样,似乎显得多余;后一问题,则可转化为为校长开怎样的书单。


关于校长阅读书单产生的途径,最常见的要算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小学校长的“现身说法”。他们往往介绍自己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型或相当有限的几本(一般是三到五本,很少超过十本)图书推荐。除此之外,传播较广的是少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及师范院校校长岗位培训专家及相关人员对校长阅读的某些看法与书目推荐。网络上偶尔可以见到校长阅读书单,大多数来路不甚明了,举荐理由也未详加说明。


(一)有关中小学校长自身的“现身说法”


偌大的中国,虽然以种种借口不读书或很少读书(教科书除外)的校长不在少数,但阅读有方、视野广阔的校长却并不少见,可以试举如下几位:


曾任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的程红兵宣称要“做一个书生校长”。他认为:“校长应该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一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四读学生写的和为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心灵。”


南京北京东路小学校长孙双金认为,作为校长,应该广泛地读以下几类书籍:第一,要读本专业的书籍。第二,要读大教育的书籍。第三,要读哲学、美学的书籍。


原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以自己的实践,示范了校长阅读对职业的巨大帮助。他酷爱阅读教育、人文和心理方面的书籍,尤其喜欢管理类书籍。这些书籍,很好地帮助他构建了一个系统而有重点并能促使他行动的知识能力体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甚至被他称为“擦亮校长的第三只眼”。


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深圳)附属学校校长的李庆明,在2017年第5期的《中小学管理》杂志上,以《回眸·借鉴·超越》为题,给校长们推荐了七本管理方面的书。这七本书具体名称是:张倩仪的《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最后回眸》、埃莱娜·费兰特的《我的天才女友》、托尼·利特尔的《聪明人的教育指南:伊顿公学校长谈教育》、托德·威特克尔与史蒂夫·格鲁奈特合著的《如何定义、评估和改变学校文化》、托德·威特克尔的《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8件事》、王圆圆的《管理短长书》及陈弱水的《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


山东省一位年轻校长说,自己刚当上校长时,急需一个帮他迅速熟悉岗位要求并能顺利开展工作的支点。恰在此时,整个教育系统开展的教师读书活动让他眼前一亮,于是他改变囫囵吞枣式阅读的习惯,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他认真地阅读和思考,并积极将书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他的校长工作中,这帮助他解决了很多工作中的问题。如通过读《如何调动和激励教师》,学会了如何点燃教师的激情;通过读《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5件事》(前面提及的《优秀校长一定要做的18件事》一书的初级版),诞生了教师弹性管理思路;通过读《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策略》,敲开了课改之门;通过读《窗边的小豆豆》,看到了拯救边缘生的希望;通过读《人生设计在童年》,找到了让家长走进校园的方法,等等。


综合上面几位校长的看法,我们不难发现:校长的阅读范围不能过于狭隘,一方面必须呼应教育现实的需要,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某些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有较为广阔的视野,教育类与管理类的图书之外,也应该阅读哲学与美学等方面的人文类等书籍。在当下教育界,就选择图书类型的标准与依据,以及如何具体确定合乎这些标准与依据的书目,大多数校长则往往囿于个体的有限经验,还未能取得较为广泛的共识。


(二)教育部门的领导与教育学者的看法或做法


主导推动校长阅读的,有不少地方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有一些地方是负责校长岗位培训的部门或机构。


有教育局提出,凡是新提拔的校长一定要读完50本书,在任校长一学期至少读完5本书。校长读书不应该圈定界限,文史哲、科技前沿、管理科学、教育教学原理、文学等可一并吸纳。


广东第二师范院校许锡良老师认为,校长阅读当然应首选具有原创思想的经典名著。比如《论语》《道德经》《资本论》,以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洛克的《政府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等等。读过经典的人,在阅读领域往往可以一览众山小。


关于校长的阅读方式,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明确校长阅读数量的重要性,有人则强调质量重于数量;有人强调阅读具体的多少本经典名著,有人则更注重各类书籍需要有适恰的结构;有人注重较为模糊的人文类书籍,还有的特别强调实务性的管理类书籍。这说明,我们对校长阅读的数量与质量关系还须进一步研究,同时,对阅读的类型与具体书目、阅读方式等也应当有进一步的思考。


(三)关于网络上传播的某些校长阅读书单


关于校长阅读书单,网络上也能搜到一些。但网络上的信息常常良莠不齐,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辨识力来加以选择。


如有一校长书单按“最新书籍”“西方教育前沿”“十年经典”“班主任”“校长、学校管理者”“名家专题”等进行分类,罗列图书近百种之多。仔细研究这个书单,对于校长这个阅读群体的针对性不强,分类亦没有相对统一的逻辑,其结构性、普适性明显不够理想。


网上也不时会出现冠以类似“校长必读书籍”之名的书单。仔细分析,这些书单往往会比较明显地体现出推荐者的个人阅读偏好,如有的书目国学经典类占一半以上,有的书目则文学类占比过高,还有的书目过于集中一类作者(甚至一两位作者),整体视野不够宽。


综合以上情形,我们认为,组建一支研究团队,以相对专业的眼光,为我国广大中小学校长编制适合他们阅读的基础书目,就显得尤其迫切而重要。




校长基础阅读书目研制的理念与原则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有23.7万所中小学。也就是说,有着23.7万名校长(约百万名校级领导),带领着近1000多万专任教师,教育和影响着近2亿中小学生。


校长的“阅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学校是读书追梦的地方。从阅读的开放性与自觉性来说,没有校长的阅读,就很难有教师的阅读,也很难有学生的阅读,亦很难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可以这样说,一所学校历任校长的阅读史,很大程度地影响着这所学校的发展史。


阅读成就校长的个体生命,进而可能成就校长所在学校中全体师生的无数生命。朱永新教授多年前曾提出应当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在此愿景之下,校长阅读无疑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


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使校长能够较好地理解教育,明白管理,做视野宽广的卓越教育管理者,这是前面已经提及的校长书目研制的目的所在。要达至如此目的,校长基础阅读书目在研制过程中理应坚持一些总体原则。


第一,注重必读性,突出名家经典图书。


要研制校长阅读的基础书目,理应首先考虑的是名家经典作品。经典之为经典,往往是极富个性魅力的原创性作品,又是能够跨越时代的开放性文本。原创性是说它的独一无二,其创造不可重复;开放性是说它的常读常新,对其阐释或能与时俱进。卡尔维诺说:“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当然,仍有两个与其密切相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一是,虽然经典自然不可或缺,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作品的经典化都必须交由时间去汰洗,而无视当代(甚至眼下)新出现的优秀作品;二是,校长阅读中应该需要一些“必备书”,这些书往往有明确的实际效用,甚至可以“临时抱佛脚”作为急用时的参考,诸如教育法典及安全手册之类。由于本书目侧重于选择思想性与学术性的原创著作,因而过于实用的“必备书”没有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第二,注重可读性,优选理实相融图书。


经典并不一定就是可读性强的作品。康德的哲学名著《纯粹理性批判》能读懂的人就不说普通人了,就连专治哲学的教授坦承自己难以读懂的也不在少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名著《广义相对论》发表时,据说当时全世界能读懂的人数也只是10以内的个位数;而同为教育名著,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显然要比读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容易得多。当然,可读性也会因人而异,这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本书目研制时,尽量较多选择了那些面向实践的教育理论书籍,以更适用于广大一线中小学校长。


注重可读性无疑是出于调动校长阅读的积极性考虑。不过,我们也得承认,可读性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因时而异。随着个体阅读的积累与提升,进取意识强的校长自会挑战阅读的难度系数,去啃读本书目中少量或许会让人望而生畏的理论著作或“大部头作品”。没有这种积极主动的啃读,阅读往往难以进阶升段。所谓独上高楼,方能望尽天涯路。


第三,注重广泛性,兼顾多科视野图书。


许多研究表明,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精深的学问;既有亲和的态度,又有幽默的谈吐,这是广大学生对校长(也包括教师)角色最有积极期待感的品质特征。面对求知欲特别旺盛的中小学生,校长与教师的阅读广度常常是点燃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重要条件。正因如此,本书目研制中对图书选择的广度上较为宽松,兼顾多种学科。当然,也会适当重视知识的前瞻性,选择适量最新的优质图书,并不一概否定时新的畅销书。


第四,注重共读性,互通师生基础书目。


师生共读,是实现教育对话的重要前提,也是发挥校长“阅读领导力”的重要途经。对社会大众来说,阅读确实更多的是私人行为,往往可以“率性而读”。而对校长来说就不同了,由于其有积极引导全校师生阅读的使命与责任,因此对一些优秀适宜的图书进行师生共读共赏应当成为校长的必备功课。



校长基础阅读书目研制推荐书目的范围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书目研制组在经过认真讨论并征询众多专家与知名校长之后,确定了校长基础阅读书目体系大致分为通识类、教育类及管理类等三大类。通识类,适应于一个现代人的需要;教育类,适应于一个现代教育人的需要;管理类,则适应于一个现代教育管理者的需要。


具体研制过程中,推荐书目的范围大致如下:


1.凡由国家批准的出版机构出版的中文简体适合校长(园长)阅读的书籍均可进入推荐范围。


2.推荐的图书符合各层次校长成长的需要,书目100本确定后,分别确定基础阅读书目30本,拓展推荐阅读书目70本。


3.根据不同类别、合适比例分别研发。基础书目中,通识类10本,教育类13本,管理类7本。推荐书目中,通识类20本,教育类34本,管理类16本。


4.基础阅读书目注重基础性的同时,也适当考虑经典性;拓展推荐阅读书目既考虑教育的理念性,也考虑管理的实践性。


5.同一作者作品只选择一本代表作品。


6.套书或丛书不列入基础阅读书目中,但可考虑列入拓展推荐阅读书目中。


7.考虑译文质量。有多个译本的经典作品,选择译文质量较高的译本。


8.以作品质量为衡量基本标准,既关注本土原创作品,也兼顾国内外比例,按照基本对半的原则进行选择。


校长理应是书生。在呼唤教育家办学的新时代,愿这份书目能让校长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助力他们与师生一起创造学校更美好的未来。              

基础书目篇30种 通识类10本
基础书目篇30种 教育类13本
基础书目篇30种 管理类7本
推荐书目篇70种 通识类20本
推荐书目篇70种 教育类34本
推荐书目篇70种 管理类16本
作者 | 校长书目研制组来源 | 新教育基金会IDnef2010责编 | 刘婷排版 | 又又

2594889720@qq.com

• 钟启泉:教学范式的转型,让一线教师面临三大挑战

• 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全流程

• 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全流程

▼ 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新学习APP选座报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